文章收集:
近些年,“过劳现象”、“过劳死”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词汇。今年4月10日,著名画家、59岁的陈逸飞因过度劳累引发肝脏并发症逝世;春节前1月22日~26日四天内,清华大学相继有两位年龄不到45岁的教师“突然”死亡;接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萧亮中,猝死时仅32岁……再早前,还有去年均瑶集团总裁王均瑶英年早逝;爱立信中国区负责人杨迈猝死在跑步机上。据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“知识分子健康调查”,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现在的五十三四岁。另了解今年年初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就曾提交了建议立法防止“过劳死”的议案。中青年社会精英的健康问题引发了大众的关注与思考。
从个人层面来看,“高压族”上进心很强,对个人的要求非常严格,他们往往具有“超我”的人格和理想主义的自我。“超我”的人格属于利他主义的人格这样的人把自己和社会完全整合起来,宁可牺牲自己,也要完成历史使命。“高压族”还具有较高的理想追求。由于理想目标过高,难于实现,这样就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,影响自尊。他们的目标愈高就愈难以实现,结果其自尊就愈低。高目标低自尊的矛盾使他们逐渐失去自信,在各种压力下产生郁闷心理,而“高压簇”又不愿意向别人诉苦,只能默默憋在心里。这种亚心理状态是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、心脏病产生的根源。
从社会层面来看,企业的利润追逐取向和缺乏人文关心的频繁加班,是导致“过劳死”的直接原因。“高压族”都是事事希望拔尖的人,往往隐瞒自己的实际状况死撑,一方面出于自己的面子意识,一方面怕丢了自己的饭碗。世俗化和功利化的社会评价机制是导致一些人“过劳死”的间接原因。社会把一个人的成功简单化为金钱、权力、豪宅、轿车这些世俗物,使人不再有对崇高理想和真理正义的追求,失去了精神家园。失去了精神支柱的人最脆弱,很容易被各种不幸击倒。总之,激烈的生存竞争和功利化的评价指标进一步加剧了“高压簇”的心理紧张和生命压力。
短期来说,这种高压状态对其工作可能有促进作用;长期而言,对其工作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有负面影响。因为这种状态违背了“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”的生存规律。当加班出现了边际效应即工作效率出现递减的趋势时,加班工作就变成一种毫无意义的行为,是对生命的一种折磨。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:“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。”
同时,“高压族”对其家庭生活的影响基本上是负面的。由于缺乏充分的闲暇时间与家人进行沟通互动,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,而且会影响夫妻关系。当心怀负罪感地忙于补偿时,只能是累上加累,铤而走险。在内外压力的夹攻之下,健康状况每况愈下,在超负荷的连续运转过程中,由于心力耗尽,就有可能发生像清华大学那些年轻教师突然死亡的悲剧。